孩子一放学回家,你就急着问他,“你作业写完没”、“没写完赶紧去写”... 可到了写作业时候... “你那是写了个横吗?都歪到本子外面去了!” “你擦个橡皮那么用力干嘛?嫌本子烂的慢是不?” “整天为了这点作业,我得让你愁死。”…… 其实平日里,或许你是个挺没脾气的人,很少发火。可是每次在家陪孩子写作业,是不是很*烦躁,气不打一处来? 不陪孩子写作业吧,老师还得要求签字;陪孩子写作业吧,整天闹得大人孩子都生气。到底该咋办呢?怎么管管孩子写作业这事儿,才能让家长省点心,孩子也更自觉呢? 01 在低年级,陪孩子写作业肯定更好 心理学上有个“观众效应”,就是说,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,当事人的工作效率会发生明显变化。 这个“观众效应”在孩子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,有大人在场的情况下,孩子无论写作业还是做家务,效率都会提高;如果没有大人在场,有些事磨蹭起来没完没了。 比如说,很多孩子在学校里写作业的时候,还是比较认真、积极的,但是一回到家就管不住自己了,一会想看电视,一会想吃水果。 低年级的孩子,身心发育本来就不成熟,自律能力跟大人比起来更是差很多,所以说,过于相信小孩子的自觉性,其实有点不靠谱。 另外,一二年级的孩子正是握笔姿势、坐姿、用眼距离等培养的关键时期,如果写作业时没有家长的陪伴、纠正,很*养成不良习惯,对孩子身体发育很不利。 02 孩子要的是陪伴,而不是“监工”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,很多父母虽然也在旁边,但他们不是“陪伴”,而是“监工”,不断地挑孩子的毛病、训斥孩子,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: “你那是写了个横吗?都歪到本子外面去了!” “你擦个橡皮那么用力干嘛?嫌本子烂的慢是不?” “整天为了这点作业,我得让你愁死。”…… 这样做有两个副作用:一是会干扰孩子注意力,我们看似在纠正孩子的错误,其实无形中把孩子的注意力分解地支离破碎;二是会令孩子感到紧张、厌烦,当妈妈在一旁唠叨时,孩子脑袋里想的往往不是如何改正错误,而是“我妈什么时候走啊?” 03 陪孩子写作业,陪的是“习惯” 按时、**写作业的习惯 有些孩子放学后会向妈妈提要求:“能不能先看会儿动画片,再写作业?” 对于这样的要求,较好不要轻易答应孩子。因为孩子刚放学的时候,头脑里还保留有部分学习的状态,尽快写作业的话,比较*“入戏”。一旦看完动画片儿,孩子内心就会对作业抱有排斥感。 如果真想让孩子休息一会的话,吃点水果、酸奶,聊聊天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 整理文具和资料的习惯 看一个孩子文具和试卷收纳得怎么样,基本可以猜出孩子的学习成绩。无论学习还是生活,条理、有序的孩子总是显得有计划、有素养,效率也更高。 当孩子上小学后,建议家长给孩子买几个文件袋或者文件夹,把学校发的试卷、讲义、资料,都按照学科整理好。不但用的时候好找,也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收纳整理习惯。 正确的握笔姿势、笔画顺序、坐姿 正确的姿势,首先是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,每年体检的时候,都能发现有些孩子因错误的坐姿、执笔姿势,导致脊柱、肩膀的畸形。 另外,正确的握笔姿势、良好的书写习惯,也可以提高孩子的书写速度,对今后的各种大考很有帮助。 04 陪孩子写作业,陪的是“氛围” 一边看电视或者拿着手机玩,一边监督孩子,嘴里不停叨叨:“写快点”、“别磨蹭”、“不准看电视,好好学习” 。这时,孩子心里是很不高兴的:“凭什么你就能看电视,我就不能看,真不公平。” 就是这么奇怪,有些父母煞费苦心地盯着孩子写作业,一个错误一个错误地纠正,到头来惹一肚子气,还被孩子埋怨;有些父母,只是陪在孩子身边,安安静静做自己的手头工作,看似不上心,但孩子却争气得很。 在一旁看书,不打扰孩子学习写作业,当孩子有不懂的地方,能及时问你,给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。孩子会受你的感染,心态平和,心思都在学习上。